2025年,對光伏行業來說是充滿變革的一年。兩大重磅政策——《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與《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136號文)的落地,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新方向,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6月1日,作為政策實施的關鍵節點,標志著光伏行業全面進入市場化新階段,行業發展趨勢也隨之發生重大轉變。
趨勢一:市場交易全面開啟,電價波動成常態
自2025年6月1日起,新能源增量項目全面參與市場化交易,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這意味著,光伏行業告別了過去相對穩定的固定電價時代,正式邁入電價隨市場供需波動的新時期。對于存量項目(2025年6月1日前投產) ,將繼續按照現行價格政策執行,通過差價結算機制保障收益,即當市場交易均價低于機制電價時,電網企業會補差價。但增量項目(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產) ,其上網電價將直接受市場影響,由各地組織相關項目自愿參與競價確定,競價上限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根據多種因素確定。
這一變革,使得光伏項目的投資收益不再穩定,企業需要更加精準地預測市場電價走勢,合理規劃項目投資。同時,也促使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以在波動的市場中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例如,一些企業開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電力市場供需情況,提前布局項目建設,以應對電價波動帶來的風險。
趨勢二:分布式光伏發展受阻,短期或現停滯
受新政影響,分布式光伏開發出現了兩個重要時間節點——“430”搶全額上網、“531”搶電價 ,導致2025年上半年出現了新一輪搶裝潮。然而,在搶裝潮過后,由于各地區機制電價、機制電量出臺時間不一,增量項目在新電價機制下收益模型需重新測算,這使得下半年分布式光伏發展或出現短暫的空窗期、停滯期 。
特別是戶用光伏,按照管理新政,分為自然人戶用和非自然人戶用。6月1日后,增量戶用光伏項目上網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對于自投業主而言存在一定難度,其電站安裝需求或降低。此外,管理辦法強調“非自然人投資開發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不得以自然人名義備案”,這也對非自然人項目參與市場化交易提出了挑戰,考驗著企業對交易規則的研究和交易電價測算的能力。加之業內消息稱光e寶將在3月1日起停止電費劃轉業務,這對于平臺商影響甚大,增加了成本,進一步抑制了戶用光伏的發展。
趨勢三:組件價格先揚后抑,長期回歸理性
自2月以來,光伏組件漲價消息不斷,搶裝潮更是刺激了企業漲價動力 。當前部分一線企業組件價格在0.71 - 0.78元/W 。隨著搶裝潮臨近,預計后續組件價格仍有上漲空間,或重返0.8X元/W時代。但搶裝潮過后,組件價格是否維持漲勢還需考慮海外需求、企業產能控制等情況 。從長期來看,隨著行業產能的進一步調整和市場供需關系的平衡,組件價格將逐漸回歸理性,企業也將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趨勢四:技術創新加速,BC電池與鈣鈦礦嶄露頭角
當前光伏技術迭代呈現多路徑并行特征。BC電池產業化加速,以IBC、HPBC為代表的背接觸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6% ,憑借更高的光吸收效率和美觀性,在分布式電站及BIPV場景中滲透率快速提升,頭部企業已實現GW級產能布局 。2025年,BC產能有望大幅提升,隆基、愛旭等企業紛紛擴大產能,更多企業也加入到BC電池和組件的生產中,BC技術將對TOPCon的主流地位發起挑戰。
同時,無銀化與鈣鈦礦技術也取得突破。低溫銀漿替代方案使電池銀耗量降至10mg/片以下 ,單瓦非硅成本降低約0.1元;鈣鈦礦 - 晶硅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突破32% ,中試線量產在即,技術降本曲線持續陡峭化。這些新技術的發展,將為光伏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行業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趨勢五:智能化手段成標配,精細化管理受重視
隨著光伏發電參與市場化交易,對發電量以及電價的精準預測變得至關重要。取消固定電價之后,電站業主也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運營,以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和發電收益 。這些都離不開AI等智能化手段的支持。例如,通過智能化監測系統,實時掌握光伏電站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減少設備故障帶來的損失;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電站的運維策略,提高發電效率。智能化手段的應用,將成為光伏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趨勢六:區域化特征凸顯,圍繞負荷布局開發
根據136號文,2025年6月1日起投產的新能源增量項目,每年新增納入機制的電量規模由各地根據國家下達的年度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以及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 。未來,分布式光伏的開發將圍繞負荷開展,對于高能耗企業聚集、用電需求高的地區,分布式光伏的開發動力更大 。這使得光伏開發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化特征,企業在項目布局時,將更加注重當地的能源需求和政策環境,以提高項目的收益和可持續性。
2025年6月之后,光伏行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下,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企業需要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通過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精細化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推動光伏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
上一篇:山東分布式光伏新政下發:工商業自用比例≥50%,余電參與現貨 下一篇:天津優化分時電價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