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由光伏組件、支架、逆變器、交直流電纜、光伏并網柜(含計量)、低壓柜、監控系統(運行數據可通過電腦和移動端查看)等組成。
在所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中,建筑是能源電力消費和碳排放的主體之一。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建筑運行過程(不含工業建筑和建筑建造)所消耗的商品能源達10億噸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 22%,其中建筑運行的電力消費量達1.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 26%。建筑用電消費量仍在快速增長,近5年建筑用電量的年均增速超過了同期全社會總用電量的平均增速。
建筑在消耗能源的同時,體量巨大的建筑外表面和各類園區是發展分布式能源的極好空間資源。建筑和新型電力系統融合發展是趨勢。
建筑領域電氣化也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建筑電氣化的技術路徑不僅僅包括推進電能替代、提高建筑電氣化率,還要促進建筑配用電系統的發展,提高其靈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從而適應未來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滲透和差異化的供電服務需求。要促進建筑系統和光伏系統的整合,光伏不單單是配電,由此引發的采暖、照明、通風等要和光伏發電的趨勢做靈活的匹配,對于還會有儲能方面的要求。
建筑配用電系統也不再是單純的消費者,它將會與城市電網深度融合,為電網提供支持和輔助服務,使能源系統直接受益;與電動汽車、分布式發電等互相協同,靈活整合多種能源:實現建筑用能量中電的比重 90%和建筑用電量中非化石電的比重 90%。
分布式光伏發電遵循因地制宜、清潔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則,倡導就近發電、就近轉換、就近并網,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替代或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不僅提高電站的發電量,還可以解決電力升壓及長途輸送中的損耗問題。光伏發電適用于產業園、工廠、商場、酒店、社區中心、醫院、學校等閑置屋面。
上一篇:光伏一周要聞 下一篇:光伏建筑一體化有哪些優點?